福建日報 | 古橋見證巨變 頌歌唱響時代
福建原創歌劇《鸞峰橋》2月28日和3月1日在京展演。大幕拉開,世界現存單拱跨度最大的古木拱廊橋——鸞峰橋從歲月深處走來,從閩東山鄉走上首都舞臺,向觀眾講述一段激蕩人心的歷史——
初春的下黨鄉,古樸的鸞峰橋橫跨修竹溪,清溪潺潺,翠林如海。慕名前來考察、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
恢宏的劇場里,精美的“鸞峰橋”立于舞臺上,樂聲激昂,歌聲嘹亮。觀眾席掌聲雷動,現場氣氛幾近沸騰……
由寧德市委、市政府組織策劃,福建省歌舞劇院、寧德市畬族歌舞藝術傳承中心、壽寧縣北路戲保護傳承中心、閩江學院聯袂合作,總導演陳蔚領銜的國內一流創作團隊共同創排的歌劇《鸞峰橋》,入選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新時代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
在中央歌劇院,這部四幕八場的原創歌劇以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寧德地委主要領導一行深入下黨鄉實地調研指導為背景,講述了下黨鄉鄉親們在黨的領導下,弱鳥先飛、滴水穿石,奮力擺脫貧困、走向鄉村振興的故事。
2月28日,原創歌劇《鸞峰橋》在京展演。張桂漢 攝
“鸞峰橋”是座民心橋
“只要我們下定決心不屈不撓,就能建起擺脫貧困的鸞峰橋……”
旋律高亢的主題合唱《弱鳥先飛》,不僅一開場就點燃氣氛,贏得觀眾的歡呼,也展現了“鸞峰橋”的豐富內涵。
歌劇雖以“鸞峰橋”為名,但講述的其實是一個“造橋”的故事。因此,這座“橋”并不僅僅指現實中的鸞峰橋,更意喻黨和政府幫助下黨鄉擺脫貧困的希望之橋、幸福之橋。
眾所周知,鸞峰橋是全榫卯結構的橋梁,木料之間通過榫卯結構彼此咬合,互為支撐,使橋梁能承受較大的荷載仍屹立不倒。創作者由此汲煉出“要成大事必須要相互依靠”的樸素哲理,表現在黨的領導下,群眾緊密團結在黨組織周圍,大家相互支持,勁往一處使,遇到困難也不輕易放棄,最終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的奮斗歷程。從具體的橋引申為意象的橋,不僅貼切也很質樸。
“鸞峰橋不僅具有歷史文物的價值,而且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它是下黨擺脫貧困歷程的一個見證者,所以我們以鸞峰橋作為本劇的立足點,作為我們打開下黨扶貧故事的這一扇窗戶?!彼囆g總監、編劇劉國平說,擺脫貧困的進程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下黨是一個縮影,“從這部史詩中擇取一個場景、一段故事,來反映這個時代,反映中國共產黨人的豐功偉績,反映中國人民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氣概,這是這部歌劇的創作初衷”。
著名音樂評論家景作人表示,以扶貧歷程為題材的音樂作品有很多,但要用歌劇的形式做出來難度是很大的,從完成度的角度上講,歌劇《鸞峰橋》的創作就非常成功。
藝術手法“不走尋常路”
好的作品離不開優秀團隊的創作打造。除了劉國平,這部歌劇邀請了當今中國音樂戲劇領域最為活躍劇作家之一的錢曉天共同創作劇本,曾三次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的著名閩籍作曲家章紹同擔綱作曲,著名導演、表演教育家陳蔚擔任總導演,并組建了一支全國一流的主創團隊。
“我認為,這部歌劇的音樂最突出的特點,是鮮明的地域風格?!闭陆B同介紹說,他給全劇音樂定下的整體風格是質樸、富有鄉土氣息,既有時代的豪壯之音,又要飽含對山區貧困百姓的關愛之情。在創作中,他運用了閩東民歌和畬族民歌的元素,使音樂旋律更接地氣,同時又緊緊遵循歌劇音樂的藝術規律,用多種形式展開音樂,使之更具感染力。
《鸞峰橋》以當年寧德地委主要領導一行深入下黨鄉實地調研指導為歷史背景,因此,戲劇化的展現也必然要以“真實”作為根本立足點。劇中所有戲劇人物、戲劇事件,在生活中都有原型可循。為了更好貼合歷史、展現角色風貌,主創團隊及主演多次前往下黨鄉采風。
呂薇(左一)在劇中飾演“翠紅”。 粟國光 攝
飾演主人公“翠紅”的著名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呂薇與角色原型有過多次面對面的交流?!按浼t是一個真實的人物,她對美好生活有執著的追求。她生活的年代和環境跟我本人有很大的距離,所以我盡量詳細地了解她的心路歷程,思考如何在舞臺上把她內心的這種情感和愿望用相對藝術性的手段展現出來?!眳无闭f。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歌劇中還有一位“不出現在舞臺上”的男主角——地委書記,這是該劇在藝術手法上的突出特色之一。劇作不僅借用眾多角色的演唱,對他進行了側面描寫,還為他專門創作了音樂主題。
“這部作品一開始就沒有走‘尋常路’,隱藏主人公不直接寫,這是一種類似于精神蒙太奇的形式,很少有舞臺作品敢這樣呈現。這種藝術手法,反而凸顯了滴水穿石的意象,使主人公本人也化入了鸞峰橋的意象?!敝醒霊騽W院戲劇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胡薇對這一創作亮點印象深刻。
讓更多人感受“三進下黨”為民情懷
不知不覺間,近兩個半小時的歌劇在響徹劇場的掌聲中落幕。不少觀眾意猶未盡,有的手持票根以舞臺為背景拍照留念,有的在座位上與同伴交流心得。
中國音樂劇協會副會長、中國歌劇研究會副秘書長王道誠認為,全劇有三方面的藝術成就值得總結?!耙皇且灾袊鑴∷季S為核心的表達,二是以當代人物為核心的塑造,三是以感人的故事、生動的場面為核心的呈現?!?/p>
“演出非常精彩,感謝藝術家們的精彩表演?!薄胺浅U鸷?,有機會還要再看一次?!薄霸诠适轮谢赝麣v史,看完感覺充滿力量?!薄^眾大廳的留言簿上,留下了許多真摯的話語。
“我是寧德人,能在北京看到來自家鄉的原創歌劇,聽到帶有閩東風味的旋律,感覺非常熟悉和親切!我相信隨著家鄉經濟的發展和騰飛,會有越來越多講述福建好故事的文藝作品走向全國?!敝袊嗣翊髮W大三學生謝濤告訴記者。
“《鸞峰橋》有機會在北京展演,向全國人民展現下黨從擺脫貧困到鄉村振興的實踐成果,讓更多人了解我們下黨、感受‘三進下黨’濃濃的為民情懷,非常榮幸,也非常激動?!毕曼h鄉黨委書記項忠紅表示,下黨將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倍加珍惜發展的大好機遇,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日升月落,鸞峰橋仍在青山翠谷間靜聽風雨,見證三十年來舊貌換新顏,展望未來廣闊前景;開場落幕,《鸞峰橋》將于舞臺之上繼續講述,唱響擺脫貧困的時代贊歌,鼓舞人心砥礪前行。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陳娥
審核:劉寧芬 周邦在
責任編輯: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