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開展常態化推進市政道路“即損即補”工作
3月15日晚,記者在寧德市區蕉城南路看到,工人借著晚上車流量人流量小的檔期,抓緊修補破損路面。去年以來,市城市管理局以落實為民辦實事、促進城市品質提升為抓手,以“修補機制常態長效”為切入點,傾力打造“即損即補”常態長效工作機制,推動市政設施管護工作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道路精細化管理維護水平,優化道路通行環境。2022年,寧德市中心城區已修復市政道路路面約5.8萬平方米。
工人對主干道道路破損進行修補 鄭霄 攝
深入摸底排查,制定工作方案
記者在市城市管理局看到,工作人員正在處理數字城管信息系統指揮平臺前端發回來的路面破損信息,推送相關責任單位進行處理。
智慧賦能,全面摸排。據了解,市中心城區已納入市政道路維護223條,管養總面積約478萬平方米,依托數字城管信息系統指揮平臺,將中心城區劃分為33個單元網格,并保證每天每個網格上都各自有一名信息采集員巡查采集信息,平臺管理員對收集到的信息及時推送給各相關責任單位,各相關單位在結案期限內完成修復并拍照回傳系統,做好即損即補“三張照片”: 損壞情況照片、修復施工照片、修復完成照片,確保件件有落實。
后端指揮調度,前方及時處理。市城市管理局依托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針對中心城區市政道路管護制定了《寧德市中心城區市政道路路面、窨井蓋及無障礙設施養護提升工作方案》,對市區市政道路“即損即補”工作進行了詳細的任務分解和細化,并對各個修復細節作了要求。
創新維修工藝,提升管養水平
記者在南環路看到,與以往在破損處直接攤鋪冷瀝青后再用人力夯實的補路方式不同的是,工作人員采用了在路面破損處用切割機裁剪后攤鋪熱瀝青,最后用壓路機壓實的新工藝。
“針對一些小面積破損路面,按照‘圓洞方補,淺洞深補’的原則,進行切割銑刨和攤鋪瀝青。我們轉變工作思路,探索技術創新,利用科技創新改進修路工藝,切實提升了破損路面的修復質量,降低了道路維修成本?!笔谐鞘泄芾砭止ぷ魅藛T說。
隨著中心城區機動車保有量逐年攀升,現有機動車停車位嚴重不足,許多機動車停放在人行道上,加速了人行道的破損,影響行人出行。
市城市管理局始終秉持“城市管理,為民管城”的服務理念,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落腳點,在修復破損瀝青路面時,為盡量減少路面修復對居民出行的影響,安排在人流量、車流量比較少的夜間進行路面維護施工,在修復人行道破損路面時,采取分段封閉施工的措施,既保證了修復質量,又兼顧了群眾的停車需求,積極將群眾對市政道路的需求融入實際工作中,真正將市政設施管護工作做到群眾滿意。
“下一步,我們將始終把人民群眾安全出行放在第一位,進一步落實為民辦實事,堅持內外兼修,下足繡花功夫,做到巡查無盲區,修復無死角,通行無障礙,全方位提升道路設施精細化管養水平,讓群眾幸福指數節節高升?!笔谐鞘泄芾砭志珠L蔡龍玉說。
來源: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
編輯:陳娥
審核:林翠慧 林珺
責任編輯:陳娥